13323719079

新法规发布:非银行支付市场迎来重要变革

来源:金付宝 2023-12-18 18

在11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这部行政法规的发布历时近三年,自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这是金融领域首个推出的行政法规。那么,这项新法规为何出台,会有哪些变化,并将如何影响非银行支付市场呢?

给非银行支付业务开出“药方”

早在2021年1月,中国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旨在提升对非银行支付监管制度的法律层级。经过几番修改和完善后,2023年11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如今,《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出台。

需要看到的是,随着中国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兴起,非银行支付业务迅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共有185家非银行支付机构,2022年全年处理支付业务超过1万亿笔,金额接近400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电子支付业务总量的约80%和10%。这些支付机构每日备付金余额达到2.09万亿元,为超过10亿个人和数千万商户提供服务。

然而,随着非银行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支付机构的违规经营问题也时有发生。例如,违规挪用用户资金、泄露或不当采集、使用用户信息,以及为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资金转移通道等。因此,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建立促进非银行支付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刻不容缓。实际上,这项工作已被列入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1702879372598124.jpg


依法规范、化解风险、保护用户

总体而言,上述条例体现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将防范化解风险和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置于突出位置,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业界人士认为,这一新法规也补全了中国法律体系中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法律制度,解决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法律层级低的问题,有利于提升监管效能。

在防范化解风险和保护用户权益方面,条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强化。首先,坚持持牌经营,严格准入门槛。按照“先证后照”的原则实施准入管理,明确支付机构注册资本、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管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对其重大事项变更实施许可管理,同时建立完善严重违法违规机构的常态化退出机制。

其次,完善支付业务规则,强化风险管理。规定支付机构应建立健全符合要求的业务管理制度、设施和技术,加强支付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确保支付业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求支付机构建立用户风险评估和身份识别机制,加强对大额和高风险交易的监测和报告。

第三,加强用户权益保护。条例规定支付机构应当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明确用户资金与支付机构自有资金分账管理原则,加强用户资金安全保护,做到用户资金与支付机构自有资金相互独立、分账管理。

最后,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条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相关部门对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并规定了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支付机构,可以采取暂停业务、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并将违法违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对非银行支付市场的影响

可以预见,新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将对非银行支付市场产生广泛影响。首先,该条例将提高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强了行业的规范化程度,有助于筛选出优质的支付机构,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其次,条例要求支付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这将促使支付机构加大对支付安全和用户信息保护的投入,提升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此外,条例加强了对用户权益的保护,明确了用户资金与支付机构自有资金的分账管理原则,有助于提高用户的资金安全和权益保护水平。

最后,条例强化了监管和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的支付机构采取了更加严厉的行政处罚措施,这将有助于整顿市场秩序,净化行业环境。

新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非银行支付市场,提升行业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保护用户的权益,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支付机构来说,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对于用户来说,将享受更安全、便利的支付服务,并得到更全面的权益保护。


收缩

13323719079